找到相关内容397篇,用时16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四教颂

    乘根性。初声闻人依生灭四谛教。言四谛者。一苦谛。二十五有依正二报是。言二十五有者。四洲四恶趣六欲。并梵天四四空处无想五那含(四洲四趣成八。六欲天并梵王天成十五。四四空处成二十三。无想天及那含...十八天分为四。初禅三天(梵众梵辅大梵)二三天(少光无量光光音)三天(少净无量净遍净)四九天(无云福生广果。已上三天凡夫住处。修上品十善坐禅者得生其中。无想天外道所居。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。已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24360985.html
  • 西域佛教与江南佛教

    转向随顺呼吸的气息,使注意力集中于一呼一吸的运行上,达到“垢浊消灭,心稍清净。”“”指“止”就是把注意力从呼吸转向鼻尖,使意识停止于一点不动,从而排除心里的一切杂念,达到“毒五趣五阴六冥诸秽天。”...大力提倡;、净两宗的修行方法都比较易行等等。但是,不可否认,三国时期西域僧人在这里所弘扬的小乘禅法和弥陀净土思想,也有一定的影响。  ()“正心治国”的思想  近代江南一带的佛教人物,十分重视运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82861357.html
  • 道信:禅宗的创教者

    由禅定自身而产生的喜悦与达意被纯化;到了阶段,喜悦的意念消失了,只剩下纯净自然的欢愉;至最后的四阶段,那超越一切的空明智慧就出现了,而第三所达到的纯净自然的欢愉也随之无存了①。第四所达到的...解脱的途径就是通过戒定慧学,解脱后的境界就是断灭烦恼永远摆脱生死轮回。由于轮回的主体是心,解脱的最上乘途径是慧,解脱就是断灭一切烦恼惑业。永远摆脱生死轮回;而禅者就是观心者,心是的主体。的本义...

    方 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00461424.html
  • 般若的含义及其在佛教中的地位

    住诸陀罗尼,诸无碍智,到十方国土,可以布施度者,以布施摄之,可以持戒度者,以持戒摄之,可以忍辱精选禅定智慧度者,随其所应,而摄取之。可以初禅度者,以初禅摄之。可以二,无边空处,无边知处,无所有处,...波罗蜜。” 般若经中也解说了何为般若波罗蜜,经中说:   如舍利弗所问,何等是般若波罗蜜?远离故,是名般若波罗蜜。何等法远离?远离阴界入,远离檀那波罗蜜,乃至那波罗蜜;远离内空,乃至无法有法空。以是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161919.html
  • 《心经》者何(1)

    。   又人类的乐受,与苦受、忧受、喜受一样,都是一种情绪,我们喜欢乐受,也喜欢喜受,但乐受过后必然是苦受,喜受随之是忧受,苦乐忧喜都属于动荡不安的心态,在四八定的修行中,初禅、二因为喜乐...意义。  《心经》与其他经典不同,一般经典都具有序分、正宗分、流通分的部分;而《心经》唯有正宗分,于是人们便怀疑《心经》的独立性。当代佛学界学术权威印顺法师在《般若经讲记》中就作了说明:印老以为奘公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762118.html
  • 弥勒净土法门概要

    !大丈夫,求戒如是。至于再、至于,须弥山可手攘而却,尔心终不退。”乃为授法。表身心和悦,犹如,意识与乐根相应也。四万二千福河常流一切功德,寻发天眼。慈氏躬授法衣瓦钵,复赐名曰真表。……慈氏嘱累...弥勒净土法门概要目次  一.宗主——弥勒菩萨  二.弥勒净土——兜率内院舆龙华会之人间净土  .龙华会  四.弥勒净土法门之殊胜  五.弥勒净土法门的修持及成就之差别  六.弥勒信仰之源流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4062608.html
  • 七种觉悟的因素

    逐渐进入初禅、二及四,然后以他的定力转而深入观察事物的实相—这些是禅修者修习直观的阶段。通过直观能使人彻底通达所有由众缘条件而成的事物的实相;使人对事物具有如实知见;使人亲身体证真理,并且...第二一六诵。  注二:睡眠不是指睡觉,而是指内心处于懈倦的状态或此处所说是心所的懈倦。  注:内心动荡不安。  注四:也有译为恶作,是指做了错事之后心中后悔不安。  注五:五支起禅定中的五种内心质素...

    喜见长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162648.html
  • 观世音菩萨对妇女“无子之苦”的救度

    。直就一十五有果报。望旧解火诚可笑哉。余九番  非彼所知。[17]  这是约“道”为生死流转门来作观,不独观火难如此,观释其余六难都是以此模式解说:果报火从恶道至初禅;果报水至二;果报风难至...阐明应学习《观音玄义》所说的“种慈悲”为典范,效法观世音菩萨无缘大慈视一切众生为我子,如此方是最究竟地转“恶机”为“善机”,真正实践观音送子法门。  本文在方法上主要是尝试以傅伟勋教授所提出一般方法论...

    释大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64162694.html
  • 与园林风格的演变(1)

    活动于三国时期)对《安般守意经》做了注解。康僧会提出的对所谓“四”的解说,可以使我们比较具体地了解作为修行方法的(禅定):  ……是以行寂系意著息,数一至十,十数不误,意定在之。小定日,大定七日。寂无他念,泊然若死,谓之一,弃也,弃十三亿秽念之意。已获数定,转念著随,……意定在随,由在数矣。垢浊消灭,心稍清净,谓之二也。……行寂止意,悬之鼻头,谓之也。还观自身, 自头至足,反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5464016.html
  • 周叔迦:八宗概要(2)

    也不是恶,所以是无记。   众生生处有三界九地之分。欲界为一地:色界为四地:初禅、二、四;无色界有四地:空无边处、识无边处、无所有处、非想非非想处。随何地的异熟藏识现前,便是生于何地。...为涅槃所修成的无想定;二“灭尽定”,就是二乘依第四能伏想受,所修成的灭尽定;“无想事”,就是修无想定所感得的无想天异熟果体。  以上心法、心所有法、色法、心不相应行法都是有为法。因缘所生,有所造成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464551.html